紮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,起源于東晉,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。雲南大理的白族紮染技藝、四川的自貢紮染技藝曾先後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。在科學技術和商品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,它獨特的裝飾趣味和藝術感染力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,受到廣大人民群衆,特别是少數民族同胞的青睐。紮染藝術,個性鮮明,源遠流長,它質樸的美感,時刻體現着勞動人民真善美的人文品質,給予人們以美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。
學院工會于7月13日下午在豐盛樓408組織了一場院校共建工會活動——體驗古老的傳承工藝“紮染”手工制作活動。特邀請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裝飾藝術設計系主任孫欣教授,講授紮染的工藝特點、制作流程,活動别開生面、趣味橫生。每位參加活動的老師都自己動手體驗了紮染的過程,通過紗、線、繩等工具,對織物進行紮、縫、縛、綴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,被紮結部分保持原色,而未被紮結部分均勻受染,從而形成深淺不均、層次豐富的色暈和皺印。老師們的作品都各具特色,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。
本次工會活動是2022年學院工會服務教職工創新創優項目——基于“院校工會聯建”精準服務的工會品牌服務升級項目的系列活動之一。學院教職工積極參與,收獲滿滿,既學習了紮染工藝流程,體驗了古老工藝之美,提升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度和自豪感,又增進了教職工之間的團結互助、互幫互愛的感情,增強了學院的凝聚力,達到豐富教職工活動,助推學校事業發展的預期效果。